第142章:议事_我的历史聊天群
笔趣阁 > 我的历史聊天群 > 第142章:议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2章:议事

  户部左侍郎耿书元继续说道:

  “玉米,红薯,土豆的推广种植,遇到了些问题。”

  说到这里,他停下来看了看大明王王宇,见对方没说话,就继续说:

  “在以往,百姓都习惯种粟栗,稻谷,小麦等主粮,玉米,红薯,土豆是粗粮,只是辅助,耕种的不多……这种习惯,要改变会有不少麻烦。”

  “再有就是,因为战乱,普通老百姓为了吃饱饭,他们倒是愿意种产量更高的玉米,红薯,土豆。但是,那些拥有足够多田地的人,他们原来种玉米,红薯,土豆等,是作为粗粮,用来喂牲畜的,所以根本不愿意大量种植玉米,红薯,土豆。”

  “还有……因为时间紧,不能错过春耕,战乱后个地方官吏减员很多,要落实推广任务,人手有些紧缺……”

  说了一堆问题,户部左侍郎耿书元心里没底气,最后说些好的:“目前,京师,山东两地,除了那些有足够田地的人户有意敷衍外,其他普通百姓很配合,两地推广比较顺利……”

  玉米,红薯,土豆,都是粗粮,有粟米和稻米吃,谁愿意天天吃粗粮?

  而且,粗粮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。

  所以,士绅地主等拥有足够土地的人,肯定不愿意多种粗粮。有的甚至表面应付,暗地里捣乱。

  他们中甚至有些人希望自己天天有好粮食吃,不希望平民百姓吃好,甚至还期待着灾荒之年,通过高价卖粮食发大财。

  这种现实,短时间内,无法改变。

  大明王王宇也很无奈,不过也有其他应对方法,说道:“看来,推广玉米,红薯,土豆,指望不上那些地主了,只能依靠普通百姓!”

  “这样,户部指定出奖励措施。对于种植玉米,红薯,土豆的人户,每一亩地,减免一定的赋税,种得越多,免税越多。

  产量达到一定标准,可以进行嘉奖。若果有担心种出太多无法吃完的,朝廷可以承诺,以公平的价钱进行收购。要让他们看到,种的玉米,红薯,土豆越多,获得的好处越多。”

  总之,就是奖励耕种,增加积极性。

  至于那些士绅地主等人,不强求。

  先把广大普通老百姓的积极性提起来,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,天下便可安定。

  “至于人手紧缺问题……”

  大明王王宇扶额,头疼。

  任命官吏,若是马虎,后患无穷!所以选拔官吏,要谨慎,更需要时间,不可能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就把各地所却的人全部填补上。

  “前南明朝廷有许多才能,大明王宽厚待他们,想必会有不少人愿意为华夏帝国效力。”

  吏部尚书张良说道:“吏部会尽快完成对他们的考核,然后安排就职,填补各地空缺。

  此外,臣建议,户部可以效仿工部。”

  效仿工部?

  众人看向工部尚书曾辉。

  曾辉纳闷,问:“张大人,工部与户部有很大不同,如何效仿?”

  大明王王宇倒是明白过来了,说道:“张良,你的意思是让户部也效仿工部的临时工制度?”

  工部之前不是很缺人手吗?

  后来大明王王宇想出了“临时工”这个方法,就是工部在各地做事,缺人手时,可以临时雇佣人,完事后就解除关系。

  原来,凡是在工部做事的都有官职。没有“工人”一说,工人就是那些服劳役的人。

  现在,各地要许多人去修缮水利。

  不是农忙时,还可以以工代赈招到人手。而农忙时,就没什么人了。

  如此,就要专门雇佣人手,而且需要很多,但工部根本没有那么多官职安排。

  所以,大明王王宇就建议采用“临时工”的方法。

  “原来是临时工!”

  工部尚书曾辉恍然道:“临时工,是当初大明王做出的英明决定。是很好的方法,通过临时工,为工部解决了临时需要大量人手的问题。

  事情完成后,临时工就会离去,不会造成负担,反而能节省不少开支。”

  随后,工部尚书曾辉详细的为众人讲述了一下“临时工”,以及工部具体是如何运作的。

  “此法,甚好!”

  户部左侍郎耿书元赞叹道。

  户部安排清丈田地,推广玉米,红薯,土豆,需要的人手,其中大部分也是劳力需求,采用临时工的方式,合适。

  只要工酬好,害怕招不到人?

  大明王王宇点头道:“对于临时工,一定要记住,要以书面文书的方式,形成一种临时工合同,在其中约定酬劳,时间,所做事情的内容等等。”

  这个时代还没有“劳动合同”的概念,大明王王宇想借此尝试一下。

  临时工,临时工合同文书或者是临时工劳动合同……

  开个先列,以后需要时,就有了依据。

  “好了,接下来,议一议当前需要做的主要任务。”

  了解要最新的战事,以及户部清丈田地,推广玉米,红薯,土豆的情况后,接下来才是内阁议事的重点。

  大明王王宇说道:“今日所议之事,有二。一是,秋季科举与顺天书院之事。二是,关于南京,折江,福健,江茜和湖广的诸多事宜。

  具体需要如何进行,张良你来为其他人讲解下。”

  这些事情,事先大明王王宇与张良已经商量过。

  张良,除了吏部尚书,军机处参谋,内阁大臣的身份外,其实现在就是被默认的内阁首辅。

  吏部尚书张良起身行礼后,看向众人,说道:“首先,大明王已经决定将京师的国子监改命为顺天书院,准备在秋季开学,招收学员。

  顺天书院,不同于原来的国子监。顺天书院的科目类别将分为:文学,算学,法学,史学,地学,医学,音律学,自然学等八个大类。

  文学,以四书五经为主。算学,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数字算术。法学,就是律法,以华夏帝国律法为主,同时研究历代律法等等。

  史学,就是专门研读历史,了解历史,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等等。

  地学,为地里学科,天下地图,具体山川,如何制作地图,认识地图。同时配合学习各地的人文习俗,农耕文化,矿物等分部情况等等。

  医学,自然就是指各种医学知识。音律学,包括琴棋书画,歌舞。自然学,天气,气象等学识。”

  稍微停顿下来,众人在思考张良话里的内容。

  国子监本来归礼部管,现在虽然改命顺天书院,但也是要归礼部管。

  过去的国子监,只有:文学,算学,律法学等几门学科。

  而且,以研读四书五经和律法为主。

  现在,变了,多了许多学科类别,而且三分之一都是新的。

  礼部左侍郎王喆,心里没底。礼部尚书陈确去了南京,王喆也是第一次参加内阁议事,发慌。

  “具体的顺天书院细则,等我整理完后,就转交礼部。”

  张良又开口说道:“然后就是华夏帝国第二次科举,在今年秋,还有小半年时间。

  华夏帝国最缺的就是人才,所以才急着举行第二次科举。此次科举,分为南北两个考场,同时进行。

  关于此次科举的方式不变,依照第一次科举,经科,策论,六部各一卷试题……参加科举的资格,也是按照第一次科举,只要遵守华夏帝国律法,年满十八,不论出身贵贱,男女皆可参加。”

  张良说完,大明王王宇补充道:“此次科举,由礼部主持,都察院监督,决不允许漏题,贿赂等丑陋事情出现。”

  “是!”

  礼部左侍郎王喆,都察院左都御史汤瑾行礼受命。

  大明王王宇看向张良,道:“继续。”

  张良点了点头,继续说道:“南京,折江,福健,江茜,湖广等地,刚结束战乱。

  首要的是维护各地治安,稳定民心。户部筹备好粮食,赈济灾民,工部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,尽量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,让他们有事情做,不会饿死。

  其次,吏部需要考核各地官吏,尽快补充空缺,让所有地方官吏各司其职。

  其三,户部要做好接受前南明朝廷的国库,皇宫内物品,粮仓,军械物资等的统计,清丈各地田地,恢复农耕,推广玉米,红薯,土豆种植。

  其四,江南的农桑和江南制造局很重要,尽快恢复农桑,恢复江南制造局的运作。

  其五,工部在这些地方的首要任务,依然是修缮水利。夏季,南方雨季快到了,要抓紧时间。

  刑部,接管这些地方的按察使司,统计所有刑狱的犯人,维护地方治安。

  最后,兵部接管各地都指挥使,统计各卫所的还剩下的人员,军械,卫所的田地等情况。

  将还能用的卫所士兵,集中起来维护各地的治安,对于山匪等严厉打击……”

  张良说了很久,其他人一边听,一边做些记录。

  说完后,张良问道:“大明王,可有说漏之处?”

  “很好。”

  大明王王宇满意的点了点头,然后说道:“大方向张良已经说明,现在诸位一起议一议,具体的措施,六部一院需要分工明确。”

  …………

  :。: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7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7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