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八十七章 思齐归宋_游龙争明
笔趣阁 > 游龙争明 > 第三百八十七章 思齐归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八十七章 思齐归宋

  现在的大宋国策自相矛盾。穷苦人出身的朱元璋和一众淮西旧将都对地主士绅没有任何好感。从内心里,他们希望消灭一切曾经压迫过他们的阶级。

  可在淮西之时,孙炎曾经劝说他优待士绅。在那段时间,朱元璋也尝到与士绅联手的好处。

  故此,在朱宋建国后,他一直在百姓和士绅之间摇摆不定。一方面,他利用各种手段清理不听话的士绅;另一方面,他又利用新兴贵族和服从皇权的士绅去管理百姓。

  近几年,新兴贵族和原有士绅勾结在一起,令境内百姓苦不堪言。明军进攻山西时,无数百姓反戈一击就是明证。

  为此,朱元璋再次想对士绅集团举起屠刀。

  可他知道屠刀一旦举起,自己苦心经营的仁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。

  偏在此时,道衍为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——肃贪!

  在所有官僚和士绅的恶行之中,百姓最为痛恨的就是贪污。曾经有多少百姓因为官员克扣赈灾粮而被饿死,多少百姓因为贪污而求告无门。

  肃贪之举不仅可以帮助朱元璋建立一个纯净的王朝,使官员清廉、百姓安居乐业;还可以借此机会杀掉一批官员和士绅,减少新兴贵族对朝纲的控制。

  次日,朱元璋召集众臣发表讲话。

  “朕为布衣时,常见贪官污吏不理民间疾苦,大肆侵吞公款和田地。对此,朕至今仍心有余悸。以朕看来,大宋必须定立法纪,严惩敢于危害百姓的官员和士绅!”

  起初,众臣只是以为陛下有感而发,可能是想起往事所至。

  可等朱元璋和道衍颁布肃贪法令后,众人才发现一场噩梦刚刚开始。

  在法令中,朱元璋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,立杀!同时,他要求在所有县衙的大门和二门之间设置一个土地祠。

  所有因贪污被处死的官员,刽子手将会在土地祠中“剥皮充草”,悬于公座之旁。

  法令刚刚分布,检校司就从淮西旧将中揪出一个名叫蒋大志的都督同知。

  此人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红巾士卒。因为屡立战功,逐级升迁为都督同知,负责镇守河曲。

  在河曲任职期间,他勾结当地士绅侵吞良田,大肆敛财,曾经造成当地百姓揭竿而起。

  利用此次肃贪之机,朱元璋将他和当地的地主士绅连根拔起。所有没收的土地一律分给穷苦百姓,所有没收钱财一律充公。蒋大志也成为第一个死后被剥皮充草的大臣。

  朝廷多了财政收入,百姓获得了土地。山西境内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,士绅和新兴贵族感到了死亡的恐惧。

  为了洗脱罪名,不少官员开始给检校司递上检举信,纷纷揭发自己的上司或同僚的罪行。

  由于官员和士绅相互攀咬,朱元璋也错杀了部分忠臣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道同案。

  绛州州尹道同为官清廉,一直替百姓打压地方士绅。在肃贪活动中,几名劣迹在身的官员怕他提前揭发自己,就伙同当地士绅上书诬告。

  在接到诬告信后,朱元璋信以为真,直接下达处斩之令。

  道同被抓,激起当地百姓的愤慨,连夜围堵检校衙门。朱元璋闻讯,连忙让检校司重新审理此案。等相关大臣交上调查结果,他才发现自己冤枉了忠臣,马上派人去收回成命。

  可惜,等钦差到达绛州时,刽子手已经在贪官们的指使下行刑完毕。

  绛州之事令朱元璋火冒三丈。事后,他拘捕了所有绛州官员,不管有罪没罪,皆抄家灭门。绛州的所有士绅也被杀戮一空。

  虽然青天一般的道同被冤杀,但最终分到土地的百姓依然对朱元璋感恩戴德。

  面对一群“朝获派,夕腐败”的官员,朱元璋痛定思痛,也在不断考虑如何清理朝堂。

  最终,他决定诛杀原有官吏,启用一批新人。

  为了找理由诛杀官吏,著名的“郭桓”案再度上演。唯一不同的是,这回的“郭桓”名叫老的沙。

  经过检校司的侦查,户部侍郎老的沙与他人合谋,私分州府上交的赋税。其金额之大,足以和大宋的全年赋税相抵。

  不管其他人信不信,朱元璋借此举起屠刀,将所有跟老的沙有关系或没关系的官员一律治罪。

  经过几次大案,大宋之中,除了朱元璋的心腹外,所有官员都被株连获罪。

  要不是道衍及时出面制止,只怕各部连主官都没有剩下几个。

  最终,在诛杀近一半的臣子后,一批新的儒生开始走上官员岗位。

  面对朱元璋的心狠手辣,道衍和席应真连连咋舌。其他人屠戮功臣都是点到即止。这位陛下还真是杀无止境。

  不过,他们也觉得朱元璋实在是命好。在他屠杀官员之时,大明一直忙于与北元交战,竟然没能腾出手来收拾大宋。

  不久,心生惧怕的道衍连忙赶奔陕西劝降李思齐,借此脱离山西的尸山血海。

  到了卫辉府,李思齐降阶相迎,一脸热情地将他迎入帅府。

  等二人分宾主落座,道衍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邠国公,贫僧此次是来给您指点迷津的!”

  故意自称贫僧而不称外臣,他是想拉近与对方的距离。

  李思齐当然了解纵横家的那一套,不以为意地笑道:“大师何出此言?”

  “邠国公可曾想过,如今天下三分,何处才是您的归宿?”

  他的话不禁让李思齐陷入沉思。

  自己与察罕帖木儿和太子已经势如水火,根本不可能回归大元。大明之中,又有王保保和观音奴身居高位,很难保证他们将来不会与察罕帖木儿暗通款曲。

  如此说来,大宋好像是除了自立以外的唯一出路。

  想到自立,他又盘算一番。

  关外依然是大元的地盘,关内又有大明和朱宋,自己好像哪边都打不过。

  也罢!

  所谓“响鼓不用重锤”,李思齐毕竟是个识时务的枭雄,迅速拿定主意。

  “军师,罪臣愿意归降大宋,还请您在陛下面前替某美言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7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7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